近期,我司收到客户反馈:采用欧洲药典(EP)方法做有关物质分析时,杂质B(Amlodipine EP Impurity B; CAS No: 721958-72-1)与杂质G(Amlodipine EP Impurity G; CAS No:43067-01-2)的液相色谱(HPLC)出峰顺序与预期不符。对此,我中心高度重视并立即启动调查,旨在确保产品质量可控、分析方法可靠。
一、研发背景:售后反馈遇难题
客户反馈:氨氯地平EP杂质B、G相对保留时间对不上标准,客户具体检测数据:客户采用了GL sciences的ODS-3色谱柱(5um)以及Agilent色谱柱(Pursuit XRs),出峰差不多,RRT都与标准不符,具体见图1和图2:
图1:客户提供的杂质混样图
图2:客户提供的杂质混样RRT数据与EP药典标准收录信息
从图1和图2两张图就可以看出,杂质B、G与客户标准收录的RRT有很大的差异,API出峰:4.152min;杂质B出峰10.629;RRT=2.56(客户标准收录0.25,与EP标准一致);EP杂质G出峰6.458,RRT=1.56(客户标准收录0.21,与EP标准一致),因此客户给我们反馈售后认为我们产品不对。这个售后让我们感到非常疑惑,该系列杂质已经销售了十多年了,理论上不会出现售后情况,而且复盘了对应批次产品已经交付了十几家客户,别的客户都未有反馈类似的售后,所以我中心决定从两个方向去找寻问题的真相。
氨氯地平以及氨氯地平EP杂质结构式信息如图3:
图3:氨氯地平及EP杂质结构式信息
二、初步研究与结论
1.杂质定性验证
首先对杂?质?B、G的化学结构进行复核,根据质谱(MS)+核磁共振(NMR)分析,确认产品中以上两个杂质的化学结构无误,排除了化合物本身的定性问题(PS:为了准确的验证产品结构,我中心还做了两个杂质的二维核磁谱,由于该产品的结构简单,一维数据就能较好的证明产品结构,故未放上B、G二维核磁数据,有需要的客户可以私下联系业务员索取)。
图4:氨氯地平EP杂质B(RM-A131202)和杂质G(RM-A131207)的质谱图
图5:氨氯地平EP杂质B(RM-A131202)和杂质G(RM-A131207)的HNMR信息和归属
2.色谱条件的排查
从图1和图2可以明显看到客户的方法是在EP方法上做了一些调整的(EP的aldp的RT是20min),但是跟客户沟通之后反馈除了换了色谱柱,其他跟EP方法都是一致的,故我们怀疑数据异常大概率是色谱柱的原因引起。随后,我们严格按照EP方法参数(流动相组成、梯度程序、柱温等)复测了杂质B,D,E,F和G,发现杂质的保留时间确实存在交叉现象。进一步扩大实验范围,选择5种不同品牌C18色谱柱(品牌YMC-Pack ODS 150*4.6 mm,Waters Xbridge 250*4.6 mm,技尔 ODS-4 150*4.6 mm,Welch Xtimate-C18 250*4.6 mm,Zorbax SB-C18 250*4.6 mm)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不同色谱柱的杂质出峰顺序存在显著差异(如图6所示)。
图6:不同色谱柱中B、D、E、F、G杂质的液相出峰情况
三、关键发现:色谱柱选择性差异
C18色谱柱的性能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硅胶纯度、键合相密度、封端工艺、孔径大小等。氨氯地平杂质B与G为结构类似物(均为二氢吡啶类衍生物),其分离高度依赖于色谱柱的选择性。
疏水性与立体选择性差异:不同品牌色谱柱的键合相覆盖率或空间构型可能改变杂质分子与固定相的相互作用,导致保留行为偏移。
方法专属性的局限性:EP方法基于特定色谱柱开发,其选择性可能无法完全转移至其他品牌色谱柱。
四、小结
通过我们的验证数据,我们给客户做了一个反馈,数据异常核心在色谱柱,客户后来严格按照标准中收录的色谱柱(Waters Spherisorb ODS1, 250x4.6mm,5μm)进行检测,数据就能与标准对得上,该售后得到圆满的解决。
针对氨氯地平产品检测的解决方案与建议:
1. 严格遵循EP推荐色谱柱
实验证实,未使用EP指定品牌色谱柱时,杂质B与G的出峰顺序与药典不一致。建议客户在检测中优先采用EP推荐色谱柱,以确保结果的可比性与合规性。
2. 方法转移时的系统适用性验证
若需更换色谱柱,必须重新进行系统适用性测试(SST),重点关注:杂质B与G的分离度(需满足EP要求)和 出峰顺序与保留时间的匹配性。
3. 技术沟通与支持
针对客户疑问,我司可提供杂质对照品与EP色谱柱信息,协助优化分离条件,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五、总结
氨氯地平杂质检测的出峰顺序问题,本质是色谱柱选择性的差异所致。药典方法开发时已针对特定色谱柱优化选择性参数,因此严格遵循药典推荐条件对方法重现性至关重要。我们建议用户在选择替代色谱柱时,充分评估分离性能,必要时联系我司技术支持团队。